|
|
|
| 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23集课程复讲 |
|
郎海涛学长 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23集提纲 1.“勿践阈、勿跛倚、勿箕踞、勿摇髀”有哪些注意的细节? 2.为什么一个人讲话要必须在那里晃? 3. “缓揭帘、勿有声”的重要性? 4.孩子犯错就是教育的最好时机。 5.能力不够的人可以弘扬中国文化吗?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23集复讲
1.“勿践阈、勿跛倚、勿箕踞、勿摇髀”有哪些注意的细节? 勿践阈,在站或者在坐的时候不要去踩东西,比如踩门坎,那会让人家觉得很轻慢、很随便,而且容易坏掉,这也是一个惜物的态度。小孩子坐在椅子上,他可能脚是踏在椅子的杆子或者桌子的杆子上,要及时修正。 勿跛倚,就是站的时候歪一边或者靠东西,这都很不好。他连站的时候都这么随意、这么随便,你敢把重要的事情给他做吗?“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”。一个人大的能力也都是从小地方开始扎起,一个人不好的行为也都是从生活细节开始忽略掉的。 勿箕踞,坐下去两脚不要开得很开。 勿摇髀,坐下来的时候会晃腿。
2.为什么一个人讲话要必须在那里晃? 为什么一个人讲话要必须在那里晃?他的内心焦躁不安。跟你在谈话的时候,其实都是在应付,不得不做。很多让他觉得很重要的事情,孩子教育,夫妇关系,没有办法解决,一直挂在心上,没有办法专注于当下的事情。因为要让心安下来,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。一是要提升我们的智慧,二要从外在的行为时时保持警觉,常常观照自己的言语还有自己的肢体、动作是不是有不恰当之处,久而久之,你的这些言语行为就会内化,时时保持一个恭敬,礼节的分寸。
3. “缓揭帘、勿有声”的重要性? 缓揭帘,勿有声,揭帘子的时候要轻手轻脚,拉,不要发出太大的声响。经常关照我们的一言一行是不是造成别人的烦恼、困扰,时时替别人着想。比如, 在生活当中,说话声不要很大,晚上走路不要很大声,吃饭时不可太响。 替人着想是第一等学问。 修正自己要从根本下手,就是从这一颗心开始调伏,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事相当中去用心,善于学习。
4.孩子犯错就是教育的最好时机。 孩子犯错就是我们教他的好时机,绝对不可以在那个当下乱发脾气。如果一发脾气,孩子会想,家长老师很凶;家长老师已经骂过我了,一笔勾消,他会想下一次犯错的时候,不要被家长老师看到就好。他就不会从这个错误当中去反省、去改过。所以很多机会教育点,我们为人家长为人老师要好好掌握住。
5.能力不够的人可以弘扬中国文化吗? 不要怕能力不够,等我们有能力来做的时候,恐怕已经来不及了。家庭社会都乱了,到时候想做都没机会了。我么要抱着“做中学,学中做”,我们都是失教的一代,不能再让下一代继续失教了。
|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